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又称“嵌珐琅”,是一种在铜质胎型上焊接扁铜丝编成的各色花纹,再用珐琅质色釉填充后烧制而成的器物。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传统的景泰蓝工艺多用于三维工艺造型,如器皿类的瓶、罐,陈设类的塔、鹤、马等。后世又将绘画等引入景泰蓝工艺,形成了绘画与景泰蓝工艺相结合的新画种——金属胎平面掐丝珐琅画。
嘉定工业区裕民社区的徐敏婕,就热衷于这门技艺。
15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徐敏婕在日本某展览馆内看到了掐丝珐琅画。“我当时就想,这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我能做得更好。”凭着对传统文化和手工艺制作的浓厚兴趣,徐敏婕开始自学起这项技艺,并一发不可收拾。
掐丝珐琅画,又称景泰蓝工艺画,借鉴了传统景泰蓝工艺品中的嵌丝、点蓝技术,在平板媒介上用金属丝镶嵌出各种图型,再用釉料、釉沙、彩沙等原料点蓝着色,最后将画面做抛光处理,使成品呈现水晶般透明、亮丽的质感,也可以处理出磨砂、亚光、沙粒感、立体等多层次画面效果,还可以用无丝的沙画形式制作各种风景、山水画等。
徐敏婕的作品图案,大都来自她喜欢的中国传统文化,比如青花瓷、苏绣和国画。最近,她又尝试在瓷盘上绘制景泰蓝工艺画。徐敏婕说:“创作一幅完整的工艺画,图案简单的至少需要3天,图案精细些的,花费三四个月时间也很平常。能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与传承传统文化相结合,我觉得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