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岁创业,50岁疫情下逆袭,身价破500亿:一直努力下去,最差不过大器晚成

CFIC导读

◆2020年3月中旬开始,加州学校因疫情关闭。成千上万的孩子们在家上课,在线视频会议软件Zoom也被更多人熟知。

4月初,胡润研究院发布了《疫情两个月后全球企业家财富变化特别报告》,披露了几个数据。

过去两个月,全球十大富豪财富蒸发1.4万亿人民币。

全球百强企业家财富损失2.6万亿,相当于每人每天损失4亿多人民币。

“奢侈品之王”路易威登的老总伯纳德·阿诺特,成为百富榜中最惨的企业家,每天被疫情蒸发30多亿元人民币,失去了近三成财富。

3月,美股四次熔断,连股神巴菲特,也在短短2个月内财富缩水超1200亿元。

4月20日,原油价格跌成负数。

同一天,迪士尼停薪10万员工,股价跟4个月前相比,几乎腰斩。

富豪财富大幅缩水,门店关门,工厂倒闭,大量人员面临裁员降薪,消费大幅萎缩……

全球16亿人生计面临巨大威胁,超过4.36亿家企业面临生产经营风险。

很多富豪财富大幅缩水的情况下,有个创业者的财富逆势爆发:

他是袁征,近两月来,财富达到565亿人民币,增幅77%,增幅名列全球第一。

4月7日,袁征首次登榜《福布斯2020全球亿万富豪榜》,位列第293位。

袁征是谁?

多人视频会议软件公司 Zoom 的创始人。

疫情期间,Zoom 股价逆势大涨,日活用户从去年12月份的1000万人激增到3亿人,增长整整30倍。

新增的用户中,有1.9亿都是免费用户。

因为自国内疫情爆发后,Zoom就决定对所有新注册的中国用户免费。随后美国疫情爆发,Zoom也对美国各大教育和医疗机构敞开了免费的大门。

不仅免费,Zoom 还取消了40分钟的时间限制,在教育领域大受欢迎。同时,还增加了一些社交app的功能,抓获了不少年轻人的心。

Zoom 一跃登上苹果商店免费app第一名,成为视频会议软件的当红炸子鸡,一骑绝尘。

Zoom 估值也一路逆市暴涨。4月28日,其市值逼近440亿美元,是一年前上市时的近3倍。

Zoom 背后的创始人兼CEO袁征,也被拉到台前,在商界C位闪耀出道。

有人可能说,也就是他幸运,做的产品刚好遇到了疫情下的需求,抓住了大机会,所以爆发了。

但我认为,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简单的幸运:

所有遇到大机会的人,是因为他在机会来临前准备好了自己,每个瞬间的爆发,都源于过去的日积月累。

01

41岁创业,50岁爆发

一直努力下去,最差不过大器晚成

很多亿万富豪榜单上的富人,都有起步优势。比如家族企业有父祖福荫,比如常春藤盟校的教育背景,或者种子资金。

但是袁征不一样,他是真正白手起家。

1970年,袁征出生在山东泰安一户普通人家。受矿工父亲的影响,袁征大学时报考了山东矿院,又攻读了中国矿大的硕士,手握应用数学和计算机学位。

生在山东长在山东的袁征,在走出象牙塔前,并无过人经历,也不像很多科技大佬一样,天赋异禀。

不过他有个性格:爱琢磨,还不怕折腾。

早在小学四年级时,袁征就在外面收集建筑废料,回收铜来赚钱。工厂只回收金属,他就跑到邻居家后面的鸡舍,想烧掉多余废品,结果一把火烧毁了邻居的小屋,等到消防队员赶来才扑灭大火。

袁征第一次“创业”就酿成大祸,把父母都吓坏了,他却没有止步。

1994年,袁征参加工作被派到日本学习,意外听到一场比尔·盖茨的演讲,第一次听到了“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大受触动。

他坚信互联网就是未来,要去硅谷一探究竟。

有人说:能成功的人,要么特别轴,要么特别能。

能不能的还不知道,但袁征的轴,还真不是一般的轴。

那个年代去美国很不容易。袁征光是计划,就列了二三十次。第一次申请签证,被无情拒绝。他不肯放弃,反而在接下来的两年间一直申请签证,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第一次没过,第二次没过,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他说:只要美国没有永久拒绝我,我就会一直申请签证。

1997年,可能签证官都烦死他了,连续申请8次后,他终于敲开了硅谷的大门。

到了美国,他不会说英语,根本找不到工作。他不气馁,一边端盘子一边投简历。靠着写代码的一技之长,他投靠了一家中国人开的小型软件服务公司网讯,成为一名程序员。

硅谷牛人太多,他没有优势。要想生存,他必须比别人努力。

在网讯的前5年,袁征每天的工作就是埋头敲代码。每天比本土员工早两个小时到岗,周末通宵达旦地编程。如果别人工作8小时,他就工作10个小时。如果别人不睡觉,他也绝不睡觉。

没日没夜的努力,终于有所收获。

从普通程序员到工程师经理,再到高级工程师经理、总监、高级总监,袁征在网讯的职位不断提升,也带领网讯一步步走向行业高峰。

2007年,网讯被思科高价收购。袁征作为网讯干将,成为思科工程副总裁。在任四年间,他从零开发新业务,带领手下将业务收入做到8亿多美元,掌握了11项专利。

到了这个地步,已是当时华裔工程师的巅峰状态,袁征本可以躺在功劳簿上安逸度日。

但那就不是从小爱折腾的袁征了。

2011年,袁征拜访客户时发现,市面上的视频产品都没真正地满足客户需求,客户并不满意。

他意识到一个问题:公司只关注自己想做的,却没有好好了解客户真实需求。

他给公司提出改善意见,想重新开发让客户满意的新产品,但未被采纳。于是他离开了思科。

这一年,袁征41岁,他放弃了一份管理着800人的高薪工作,自己创立了 Zoom。等到这次爆发时,袁征已经50岁了。

袁征并不是张一鸣、王兴、黄峥那样很早爆发的创业者,而是经历了职场经年累月的积淀后大器晚成的。可能我们很多人也不是张一鸣王兴那种少年天才式的人,也需要给自己更多耐心。

02

只有把自己准备好了的人

才会在机会到来时顺势爆发

视频会议的创业公司肯定很多很多,但像Zoom这样爆发的并不多。

为什么?

因为大机会来临时,肯定都有增长,但只有那些在之前准备得更好的产品,才会有最大的爆发。

疫情之前,袁征带领团队把Zoom做到了极致,万事俱备,只待一战。

创立 Zoom 的第一天,袁征在墙上贴了张海报,上面写着图中三句话。

袁征提出一个硬性要求:做精品,要客户都能喜欢。有些功能,要做到只要一个按钮。

他说:我每天花时间最多的就是想如何把产品做得简洁好用。坚持简单非常难,但好产品就是有价值、简单。

创业初期,没有产品经理,没有设计师,没有美工。袁征和团队挤在破旧的办公室里慢慢憋产品,一憋就是两年。

两年后,袁征开发了基于云计算的 Zoom 视频通话模式。用户只需点击邀请链接,就能开始会议。而且神奇的是,即使丢失40%的数据、网速不佳、网络信号下降一半,Zoom 也能正常可用。

当时 Zoom 的竞争对手想看看对家产品如何,就开了一个 Zoom 账户。只是点击一下鼠标,就进去了,还有25个参与者。

对手傻眼了:这是什么鬼?他们怎么做到的?!

把客户服务好,袁征在这方面几乎做到了极致。

产品上线后,他每天都会登陆公司网站,查看用户留言。他还亲自给每个退订的用户写邮件,询问他们对服务哪里不满意。

客户没想到一个CEO居然会天天回复网站留言,回信指责 Zoom:你们骗人!明明是自动回复,还骗我是CEO亲笔信。

产品的所有迭代,也都紧跟着客户需求。

客户要开大型会议,Zoom 马上将参会人数从25大幅提高到了1000。

企业需要社交功能,Zoom 又紧跟着推出了聊天组,大受欢迎。

为了让客户用得更舒服,Zoom 在会议中加入了虚拟背景,用户可以通过改变背景来伪装自己的真实环境。无论在厨房、洗手间还是被窝里,都能轻松开会。

看着这五颜六色的画面,开会的心情都变得好起来了。

坚持一切从客户出发,让 Zoom 的产品推荐率和用户忠诚度很高。加上技术服务又极其到位,以及多人参与会议自带的网络效应,三者叠加,袁征带着 Zoom 一往无前,万夫难挡。

红杉资本说,在 Zoom 之前,没有任何公司可以同时拥有这三种能力。Zoom 是头一个。

2019年4月18日,袁征带领 Zoom 登陆纳斯达克。

上市第一天,Zoom 股价飙升80%,市值达到了160亿美元。

上市1个月,Zoom 市值便超半个百度。上市一年,市值已超百度。

著名商业咨询顾问刘润说过一句话:一切商业的起点,都是消费者获益。

一个公司的成败,往往从成立的第一天,结局就已注定。

从创业的第一天起,袁征就坚持一切从客户出发。要么不做,要么就做让客户满意的精品。靠着简单好用的产品,Zoom 打败了一堆行业巨头,成为行业最大赢家。

创业无论哪个赛道都很拥挤,但像袁征这样,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红海也能变成蓝海。

也是因为此,疫情创造了产品大需求后,Zoom才顺势爆发了。

03

风口是等来的,不是追来的

打造一支最强团队,一起等风来

2011年袁征创立 Zoom 时,视频会议的赛道已经相当拥挤。

微软的Skype、谷歌的Hangouts、老东家思科、苹果的FaceTime……都已成为行业巨头产品,用户庞大,依托资本雄厚。

8年后,Zoom 已经有超过70万家企业用户。美国三分之一以上的500强公司,90%的top200大学,都用 Zoom。

再来到2020年,袁征借疫情下的需求让Zoom爆发。

所以,袁征并不是追风口成功的,而是等风口大成的。

等风口需要什么能力?

需要你公司活得久,需要你团队强大,稳定,有耐性。

袁征在团队打造上的确是一流的:

2018年,美国职场研究调查公司 Comparably 做了一个职场幸福调查问卷。全美5万家公司,1000万名员工参与。他们评出员工幸福感最高的25家公司,Zoom 名列第一。

同年,美国著名求职网站 Glassdoor 发布全美最佳雇主名单,袁征击败了 Facebook 创始人、苹果CEO、谷歌CEO、微软CEO等一众顶级商业大佬,位列第一。

GlassDoor 是全美最大的职业招聘网站之一,类似职场版的大众点评。员工可以在上面匿名发表真实评价,可信度很高。

袁征不仅获得了高达99%的员工支持率,更有96%的人愿意向朋友推荐 Zoom 入职。

有人留言表示:每天都迫不及待地来到工作岗位,因为觉得自己是被在意、被需要的。

还有人留言:迪士尼乐园弱爆了,Zoom 才是地球上最快乐的地方。

2019年,Zoom 超越 LinkedIn和Facebook,被评为最值得就业的科技公司。

袁征说:我作为CEO的第一要务,是让员工快乐。

这可不是他面对媒体的官腔套话,而是他实打实的管理理念。

公司成立之初,袁征第一个想的就是:我要做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他的答案是:我要做一个每天早上起来都很想去上班的公司。

他把公司文化定位成“Deliver Happiness& care”(传递快乐,关心员工),让大家都高兴。

袁征反感高压管理和加班文化,带头追求工作生活的平衡。在公司突飞猛进的五年里,袁征一共只出差过8次。其他时间,基本都是公司和家两点一线。

这在其他处于上升期的大企业里,是完全不敢想的。

Zoom 的全体员工都有公司股份,每个人都有主人翁意识。员工如果主动揽活,主管会主动发奖金,让他们更有成就感。

所有员工都可以匿名问任何问题,不管问题有多么尖锐。除了工资和融资,公司的每件事都是透明的,员工参与感爆棚。去层级化的开放关系,也让真正的牛人凸显出来。

Zoom 有专职幸福总监,时刻关注员工的幸福指数。有开心训练营,定期安排户外活动消遣放松。有专门的阅读俱乐部,不管是员工还是家属,买书全部报销。

公司有“父母日”和“子女日”,Zoom 会邀请员工带父母孩子一起来上班。吃喝玩乐,公司全包。

这些点点滴滴的举措,虽都不是大事,却能让员工真切感觉到大家像家人一样,互相关心,彼此照顾。

袁征说:让员工高兴,这是一件很骄傲的事情。

让员工高兴看似很鸡汤,却是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增强回路。

极致的员工满意度,带来了优秀的员工。

公司60%的员工,都是现有员工推荐而来的。他们内推的新员工,与公司的匹配度非常高。这比任何一个招聘网站、猎头中介都要高效。

极致的员工满意度,创造了强大的销售力。

Zoom 的每个员工,都特别愿意主动安利自己的公司和产品。有500个员工,就有500个销售。1000个员工,就是1000名销售。

所以袁征一直说,Zoom 最大的能力是销售力。

极致的员工满意度,促成了极致的客户满意度。

员工高兴了,就会想办法让客户高兴。客户高兴了,公司就可以活下来。

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作者柯林斯把领导者的能力分为5个层次,第五级是最高一级:

“谦逊无私,尊重下属,具有顽强意志。能通过信念和关怀战胜困难,带领同仁勇往直前,实现最佳的组织绩效。”

这就是第五级领导的特质。

跟袁征很符合。

在看似散漫却异常温暖的企业文化中,袁征带领 Zoom,创造了最强的凝聚力。

几年时间里,Zoom 一路高歌猛进,4年积累1亿用户,7年创造10亿美元估值,全球拥有上千名员工,企业客户超70万家,连续4年实现三位数的营收增长。

袁征的经历,表面上是一个疫情下逆袭的故事,但本质上是一个持续积累量变引发质变的故事,是一个始终让自己处于准备好的状态以迎接机会的故事,是一个持续修炼内功等风来的故事,是一个一直努力下去最差不过大器晚成的故事。

希望我们每个人也都持续努力的韧性,有等风来的耐性,最终有抓机会的爆发性,让自己配得上每个即将到来的机会。

Reference:

1-《Zoom创始人袁征:从8次申请美国签证被拒,到美国最佳CEO | 砺石》作者:张军智,来源:砺石商业评论

2-《zoom创始人:如果员工是老油条,那他的老板也是》作者:袁征,来源:高山大学

作者 :文七君

本文来源: 粥左罗

8次拒签,41岁创业,Zoom老板,从矿工之子到亿万富翁,华人袁征的故事

2020年3月中旬开始,加州学校因疫情关闭。成千上万的孩子们在家上课,在线视频会议软件Zoom也被更多人熟知。

措手不及的全球疫情,使Zoom几乎一夜之间横扫全球:Zoom成为苹果apps下载最多的免费应用程序,短短几个月中,Zoom用户从单日1,000万人次,疯狂增长至单日2亿人次,主要用户来自北美;目前Zoom拥有80万家企业客户,其中不乏三星、Uber、沃尔玛和Capital One等明星企业; 全美排名200内的大学,95%以上都是Zoom的客户。

上市满1年,市值突破390亿美元,超过了在美上市已15年的百度(340亿美元市值):Zoom股票价格急剧飙升,今日股票收盘价$169 最初发售价$36翻了4.6倍。

创始人袁征Eric Yuan,持有公司20%的股票,其身价在一个月内从30亿美元飙升到63亿美元,荣登福布斯亿万富翁排行榜。赴美前被8次拒签,41岁创业,从山东一个普通家庭走出来的袁征,如何攀登事业高峰?CAMA”我爱尔湾“带大家看看袁征的故事。

土生土长的中国人

1970年,袁征出生在山东泰安的一个矿工家庭,父亲是一名矿业工程师,家境普通。四年级时,袁征喜欢收废品卖钱。为了把电线里的铜丝弄出来,他曾不小心烧毁了邻居的鸡窝。

1987年,袁征考上了山东科技大学应用数学系。之后,在中国矿业大学读了工程专业的研究生。读书期间,袁征和中学时代就相识的女友异地,每逢寒暑假,他搭乘10个小时的火车去看女友。

1992年,他和中学时代的女友结婚了。

1996年,袁征想过在网上卖书。那时所有的订购都要通过邮局,很不方便。那是他第一次萌生了对互联网的兴趣。当时,袁征在一家山东当地的公司工作,期间被派到日本学习了4个月。在日本时,他碰到了命运的拐角:他意外听到一场比尔·盖茨的演讲,阐述了信息高速公路。袁征说:“当时我打开浏览器之后看到了很多东西。但中国当时没有多少人懂得互联网,于是我决定来美国看看,然后再回去。 “当年,袁征便提交了签证申请。然而,在美签比较难办的90年代,他连续8次遭遇拒签,但他铁了心要去硅谷。他说:“只要美国没有永久拒绝我,我就会一直申请签证。”

跟对贵人是件多么幸运的事

第9次签证成功后,1997年,袁征来到美国。与许多那个年代出国的人一样,袁征的生活艰苦而窘迫。他曾寄住在亲戚家中,还在餐馆端盘子,英文几乎不敢开口说。

最终,袁征在美国找了份码农工作。因为编程对口语要求相对不高,而且雇佣他的老板---朱敏,也是中国人。朱敏是硅谷第一代华人创业典范,1984年,36岁的朱敏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公派留学生前往斯坦福大学。留学期间,朱敏就靠着自己做旧房翻新赚到了50万美元。毕业之前,朱敏就拿到了IBM的聘书,后来又做了普华永道的CTO。1996年,赴美12年后,48岁的朱敏创立了网讯webex——一款网络视频会议程序。WebEx的技术骨干和研发团队大多数都是华人,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国内工作。

初来美国的袁征,加入网讯,成为十几名早期员工之一。2000年,网讯上市。彼时,袁征由工程师一步步升任网讯的副总裁,手下管理着800名技术员,不仅持有公司股票,年薪也是相当可观。

2007年,网讯被思科以3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之后,袁征升职为思科工程副总裁。在他的带领下,思科旗下的网络会议供应商WebEx从最初的10名工程师发展到800多名,并将收入从0增长提高到8亿多美元。在视频技术方面, 袁征拥有11项专利,另外还有20项待批专利。袁征在网讯一呆14年,一方面是他做事认真专注,有毅力,能力强,常年提前一个半小时到公司;一方面是网讯发展顺利——4年实现IPO,10年被收购。

14年深耕,袁征已经成为网络会议领域的专家,甚至被喻为产品的灵魂和核心人物。靠的是努力和实力,拼的是时间。在接受媒体采访中,袁征说:“如果我的竞争对手说‘我每天工作八小时’,那么我可以工作10个小时。努力工作是在我的DNA里的。”这段工作经历,让他不仅懂技术,也积累了管理经验,在后来他决定自己创业时,40多名工程师跟随他离开。

四十不惑,坚定创业

在思科工作几年后,袁征认为他的职位已到达天花板,而且对工作内容失去了热情。“我想做一个每天早上起来都很想去上班的公司”,袁征说。作为视频会议软件的技术主管,袁征常常需要关注客户的体验。他发现没有一个客户对自己的产品感到满意。他自己提了不少意见,但是没有能被公司采纳。客户一边抱怨产品,一边还在继续使用。这说明市场需要更好的替代品。

创业的种子一旦在心里生根发芽,就必将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

2011年,41岁的袁征说服妻子, “我告诉她,‘我知道这是一段漫长而艰难的旅程,但如果我不去尝试,我会后悔的。’”此后,袁征离开思科,独立创业,成为跟前老板朱敏一样的创业者。

袁征创业没有离开他熟悉的领域,尽管这个领域已是红海,Skype,Google Hangouts,WebEx,FaceTime等等产品相继出现,而且都有巨头支撑。但这些软件同样都有着各种不足,如框架陈旧、积重难改,功能太多、不够便利等问题。袁征能杀出重围,靠的是他的专业,从WebEx到Zoom,20年来,袁征实际都在做一个产品、一件事情。他敏锐地感知到,客户真正需要的是一种基于云的会议室解决方案。

事实证明,创业无论哪个赛道都很拥挤,但若能把一件事情,一个细分行业做到极致,仍然有蓝海。Zoom最早的付费客户是斯坦福继续教育部门。2012年11月,斯坦福在为自己的在线学习平台寻找一套方案。他们试过很多方案后发现Zoom的质量更好,所以在Zoom还没有完善之前就成了付费客户,大大提升了袁征信心。最初的一些客户恰好都是来自教育领域。现在全美排名前200的大学,大约有94%到96%都是Zoom的客户。这些大学生毕业之后,必然会将zoom带去更广泛的领域。

Zoom的业务非常简单,就是垂直做视频通话。所有设计都以视频通话为核心,与现代硬件技术完美兼容,使用起来非常方便顺畅;网络连接稳定,音频和视频质量很高,参会者无需下载任何软件,甚至不需要登陆,只要主持人注册账号即可......Zoom显然在向朱敏致敬,旨在改写会议软件的大时代。

Zoom的产品调性高级,它有很强的社交属性,赢得了年轻人的喜爱。以商务内核发展出娱乐功能,属于以高打低的降维打击Zoom的盈利十分健康,并给非付费用户提供40分钟的免费使用。2019年4月18日,Zoom正式在纳斯达克上市,当天市值约160亿美元。

年过50的袁征对于突然的声名显得淡定,他说自己的座右铭是:To make others happy and you will be happier(让别人快乐,自己就会更快乐)。Zoom公司的口号则是:Delivering happiness (传递快乐)。

2019年,全美最受欢迎雇主排名中,袁征的ZOOM位列第一。无论是员工自己买书,还是员工给家人买书,Zoom都提供报销。获奖后他发布推特称:“这个奖项不是我自己的,这代表着我们团队创造的公司文化,Zoom的核心价值是快乐和爱心。” 袁征说,“我年轻的时候想要理解生活是为了什么,但却找不到答案。后来明白生活就是为了追求幸福,而为他人创造幸福,你自己的幸福才能持续。所以我创办公司也遵循这个原则,努力让客户幸福。“

袁征的经历给我们的启发

第一,掌握核心技能。

袁征初到美国,尽管英文口语欠佳,没有美国学历,但凭着写代码这一精专技能在美国立足,人首先需要有核心的一技之长,其他许多东西都是锦上添花。我们如果能花时间打造自己的精专才能,就能找到用武之地。十几年来,袁征始终在同一领域努力,省去了许多来回折腾的弯路,多年厚积薄发,一举成名的背后是数十年的专心打造。

第二,跟对人,善待生命中的贵人。

袁征深耕网讯14载,想来与赏识他的上司不无关系。朱敏是硅谷创业华人领袖,一路带领大家实现IPO。不仅在网络技术上领着袁征入门,也在人生轨迹上成为可仿效的榜样。

思科前发展部负责人舒曼(Dan Scheinman),舒曼虽然不看好袁征要做的业务,但相信袁征的能力,没怎么犹豫,拿出25万美元给袁征作为启动资金。Zoom去年上市时,这笔投资为舒曼获得700倍以上回报。袁征一开始公司叫做Saasbee,在舒曼建议下,改名为Zoom。

WebEx的创始人苏布拉伊亚(Subrah Iyar)也基于信任,给了袁征300万美元天使投资,这让他有足够时间打磨好第一个版本。加上跟随袁征创业的40几名同事,袁征的为人,能力,让他拥有了创业的“人和”。

从中国普通家庭走出来的袁征,一路踏实努力,脚踏实地,抓住机遇,高歌猛进。有情怀、有技术、有意志,有耐心,华人袁征正创造着属于他的时代故事。

本文来源:我爱尔湾

微信编辑:张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