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如700 | 真如女子张幼仪的传奇一生

作者:今日真如

在真如这片热土上

涌现过许多历史名人

有一户人家,12个子女

有一半成了上海滩

乃至现代中国的知名人士

这户人家

就是有名的真如张氏

↓↓

真如张氏,祖辈是晚清时代的县官,老太爷对子女们礼节上的规范要求极严,但在学业上却非常开通,既教孩子们读古书,也主张读 “新学”。父辈张祖泽是著名中医大夫,潜研《灵柩》、《素问》,师从吴县名医曹智函。世人称赞其“ 投方辄奏效,求医者接踵”。

张祖泽膝下12个子女,八男四女。大哥张嘉保,是上海棉花油厂的老板;二哥张嘉森,是民国时期颇为活跃的政治家;九弟张禹九,是30年代新月派诗人;八弟张嘉铸,是开发黄豆多种用途的先锋,任中国蔬菜公司的老板;二妹张嘉玢,即张幼仪,是中国第一家女子银行——中国女子商业储蓄银行的副总裁,还是南京路上著名的云裳服装店的老板,但她最为世人所称道的,还是她是徐志摩的第一位妻子;小妹张嘉蕊是服装设计师, 而四哥张嘉璈,则在现代金融史上,留下了浓重一笔。其中以张君劢、张公权、张幼仪三兄妹最为著名。

今天

小编带大家走进真如名人张幼仪

了解这位求知欲很强的女子

张幼仪

张幼仪(1900~1988年),女,名嘉玢,是君劢、公权的二妹。幼仪生性倔强,有男子阳刚之气。从小受二哥(君劢)和四哥(公权)的影响,接近新事物,求知欲很强,渴望读书。

民国元年(1912年)考入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民国4年,由其四哥做媒,年仅15岁的幼仪与尚在北京大学读书的徐志摩结为夫妇。此桩婚姻,张徐两家皆甚为满意,惟独徐志摩嫌新娘土气。

徐志摩与张幼仪唯一的一张合影

民国6年,徐志摩远渡重洋,去美国读书,后转至英国伦敦剑桥大学。民国9年,幼仪赴英国与之团聚。但没过多久,即与徐离婚,此为“民国第一离婚案”。幼仪随即转赴巴黎,后在德国安定下来。

在伦敦的日子是凄凉的,张幼仪已经明显看出丈夫另有所图,但是很快,她又怀孕了。当张幼仪把怀孕的消息告诉丈夫时,丈夫竟毫不犹豫地回答:“堕胎!”

张幼仪不愿意,对他说:“不是听说堕胎很危险吗?”她本能地以为,丈夫对她应当有一丝呵护之心,可是她听到了更加粗暴的声音:“还听说火车会翻车呢,难道你就不乘火车了吗?”

丈夫坚持要做两件事,一要堕胎,二要离婚,而张幼仪都不同意。随后,徐志摩竟一走了之,把张幼仪一个人撇在了两人居住的沙士顿。

眼看产期将近,徐志摩还是没有出现。孤独无靠的张幼仪,只好向她的二哥张君劢求救。她只身来到巴黎,又转到德国柏林,在德国把孩子生了下来。

虽然在德国孑然一身,但她发愤图强,边工作、边学习,不仅学会了一口流利的德国话,而且学到了德国人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其后在上海滩干一番事业打下了基础。

当她在德国刚生完孩子回到住处的时候,丈夫徐志摩突然出现了,然而却不是来看她、来帮助她的,而是拿着关于离婚的文件,再次来跟她摊牌——他要离婚,因为他正为了另一个女人而日夜焦灼,他正疯狂地追求林徽因。

善良的张幼仪给了天才诗人一个满意的回答。她觉得,这个徒有形式、给她带来无穷痛苦的婚姻已经没有意义了,也就同意离婚了。尽管他们人在国外,离婚还是成了轰动全国的事件。不仅因为这是民国第一桩文明离婚案(即协议离婚),还因为牵涉了一大群民国的“范儿”——徐家、林家、梁家、张家,哪一家都不是等闲之辈。

也许这次怀孕过程中由于张幼仪心情极坏,孩子先天不足,生下来就总是生病,终于在三岁的时候夭折了。1926年,张幼仪带着小儿子的骨灰从德国回到中国,把小儿子安葬在了硖石西山的一个山坡上。

在这段最最伤心欲绝、孤苦无助的日子里,张幼仪开始意识到,自己不能永远当一个家庭妇女,不能总是依靠别人,这样将永远被丈夫看不起,于是进入德国裴斯塔罗齐学院,攻读幼儿教育,从而步入了知识女性的行列。

民国15年夏,幼仪回到上海,在东吴大学教德语。后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她每天上午9时准时上班,从不迟到;下午5时下班后还请了一位老先生,专门为她补习中文。

在她的严格管理下,又有乃兄做后台,上海商业银行的陈光甫和浙江实业银行的李馥荪也对她大力支持,很快反亏为盈,在上海银行界崭露头角,名噪一时,成为中国女性开办银行的第一人。

南京路上的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

(今南京东路480号)

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股票

与此同时,张幼仪还担任了云裳时装公司的总经理。此为上海第一家时装公司。张幼仪把欧美的新式样引入“云裳”,并且裁剪缝制考究,成为一流时装店。

上海第一家时装公司“云裳”

顾客多为大家闺秀、海上名媛,在社交场中,无不以穿着“云裳”所制服装为荣,因而生意兴隆。民国23年,其兄张君劢参与领导的国家社会党聘请她去管理财务。从此,幼仪既是银行家又是企业家,还参与了政治活动。

1949年上海解放后,张幼仪赴香港定居。1972年到美国与儿子团聚。1988年在纽约病逝。

张幼仪的儿子徐积锴、张粹文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