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浦江之首”的自然禀赋,石湖荡东夏村“三美”融合实现乡村振兴

在黄浦江零公里处,斜塘江、圆泄泾、横潦泾三江交汇之地,是与“上海之根”“沪上之巅”齐名的松江三大名片之一“浦江之首”,也是石湖荡镇东夏村的所在。

继去年被评为上海市第二批乡村振兴示范村之后,在东夏村,浦江之首乡野公园、农民集中居住等项目纷纷上马,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农民的“美丽生活”,东夏村“三美”融合的乡村振兴美丽图景已经陆续展开。

集中居住缔造农民美丽生活

炎炎夏日,在位于五朱公路以东、“浦江之首”以北的一片建筑工地上,东夏村农民集中居住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村党总支书记陶力峰介绍,一期共涉及150户,自3月18日开工,目前17栋58户已经完成结构封顶,预计本月底能够竣工,另外24栋92户预计下月底完成结构封顶。

一期热火朝天的同时,二期也在有力推进。“现在已完成100多户村民的报名,预计今年11月份可以开工建造。”陶力峰说。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传统农房,到将来簇新的农民新型社区,农民集中居住将带来农民生活居住条件的大幅跃升。和其他村民一样,吴松富翘首以盼新居早日落成。吴松富家的老房子建设于上个世纪80年代,历经风雨,如今已经破旧不堪。“下雨天屋顶经常还漏水。”吴松富想过把屋面翻修一下,但是对于石灰砌成、基础不牢靠的老房子来说,翻修治标不治本。如今,有了农民集中居住项目,吴松富一家将住进180平方米的新房。“新房子是全钢筋混凝土结构,满堂钢筋,立柱都是混凝土现浇。”经常探访建设现场的吴松富对新房的质量很是放心。

传统农业迎来新发展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乡村振兴大潮带来了东夏村村民的美丽新生活,也带来了产业兴旺的新前景。作为松江浦南的纯农村,东夏村基础农业占据主导地位。而如今,传统农业也有了新发展。从最开始每家每户“一亩三分地”到规模型的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东夏村实现农业种植方式的转变。而近期,通过与农产品销售公司的对接,东夏村的家庭农场从“卖稻谷”到“卖大米”,进一步推动了销售模式的转型。

“以往卖到粮管所,稻谷每斤一块五,现在有了销售公司,可以卖到一块八,收益增多了。”陶文君是村里的大农户,承包了190亩农田种植水稻,和村里大部分家庭农场一样,稻谷大多运送到粮管所,由粮管所统一收购。听闻今年村级对接了农产品销售公司,陶文君抓住机会,与该公司签订了100亩的稻谷收购合同,再由该公司加工成大米销售。“现在由农产品公司代销,以后我们还是要想办法,自己卖大米,这样利润更高。”农产品销售公司在这个传统村落的出现,也启发了陶文君这样的传统农民的市场思维。

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

村庄的发展不单是就“农”说“农”,除了通过农产品销售公司联农带农,提升一产传统种植产业,接下来,东夏村还将借助于“浦江之首”的地理优势,以及农民集中社区的住房基础,将发展的目光投向三产旅游产业。

水赋予东夏村灵动的气质,也是东夏村的天赋资源。陶力峰称,全村大部分土地位于二级水源保护区,水源的滋养使这里的绿化覆盖率居于全区前列,达到64.75%。为了进一步挖掘东夏村的生态价值,陶力峰介绍,接下来镇级层面将对浦江之首水文化展示馆进行改造提升,并借助专业力量,打造集文娱基地、创客园区等特色项目于一体的浦江之首乡野公园。而东夏村的农民新居也将与之结合,发展民宿产业,成为“浦江之首”旅游资源的延伸。

据了解,浦江之首乡野公园计划明年完成3a级景区创建。届时,将打破石湖荡镇无认证景区现状,串联起镇域内的唐塔、宋寺、元松等景点,发展全域旅游。

■文 李谆谆 ■图 李谆谆

■栏目责编 许萍

■栏目主编 周样波

上观号作者:上海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