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丨《大宋楼台》:140余幅高清宋画,宋代建筑文明的形象历史

华夏文化,造极于赵宋。大宋风华,尽彰于楼台。宋人生活,衣食住行、行住坐卧,莫不关此。热播剧《清平乐》中,楼台布景之精美雅致,着实令人惊艳。宋代建筑之美,正如宋代绘画艺术之超然,惜“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留存至今者屈指可数,令人扼腕。

《大宋楼台》书影

幸运的是,众多宋代乃至初元之界画名家,在其画作中以宋代建筑为书写对象,共同绘就了一幅宋代建筑的形象历史长卷。《大宋楼台——图说宋人建筑》之有趣好看,正在于以两宋界画名作为媒,“图说”宋代建筑的历史演进。140余幅宋画及复原画作,600余幅精美插图,宋史学者、连环画家傅伯星先生,带你品读亭台楼阁、宫苑殿宇,开启别样视角,解密大宋建筑的外观样式及演变轨迹。

壹 /

140余幅宋画,600余幅插图

一部另眼看宋画的专集

一部宋人界画的精品别集

何谓“界画”?

它是中国绘画很有特色的一个门类,因作画时使用界尺引线得名。“界画”随山水画发展而派生,主要用于画山水中有关的亭台楼阁、舟船车舆。在东晋顾恺之《论画》中,第一次出现了“台榭”的说法。隋唐时演化为“台阁” “屋木”“宫观”。到了宋代,“界画”正式成为中国画的一个独立门类,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李诫《营造法式》及当时的皇家美术文献《宣和画谱》中均有所见。

《大宋楼台》书影

界画创作以工整写实、造型准确见长。据载五代时期,后汉画家赵忠义曾受命画《关将军起玉泉寺图》。画成,皇帝命工匠校验画中建筑结构是否形准笔精。工匠反复检验,复命竟“毫厘不差”。中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可惜木质易腐,风雨摧蚀,曾经的琼楼玉宇在沧海桑田中不可复见。赖以建筑以及桥梁、舟车等交通工具为题材的中国古代界画,人们得以窥见其严谨工丽、端庄雍容、美轮美奂的风采。

《营造法式》书影

界画用最直观的艺术语言,形象、科学地记录下古代建筑样式,较多地保留了当时的生活原貌,已突破了审美的范畴,可谓一种形象的历史书写。正如傅伯星先生在书中所说:“他们以当代人画当代物,符合‘亲见者不诬’的求实原则;又以一代名家之笔画亲见之物,造型的准确和还原度之高是毋庸置疑的,其价值也是民间画师和后人的想象之作无可比拟的。”

宋徽宗赵佶《瑞鹤图》

宋代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鼎盛时期,也是界画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大家辈出。宋徽宗赵佶曾亲绘《瑞鹤图》,画一群白鹤飞过宣德门之瑞像,其中就运用界画技法,将宣德门的庄严巍峨表现得细致入微,殿脊上块块灰瓦整齐排列,飞檐上只只瑞兽神采奕奕,檐下木质斗拱纤毫毕现,可谓其中精品。

马远《雕台望云图》

《大宋楼台》著者傅伯星先生专攻界画创作,既有画家之功力,又有史家之严谨,其数十年一以贯之,广泛搜集宋画和与宋接壤的部分元画,诚如史学大师傅斯年先生所说“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虽“宋人绘画本存世不多,尤其与建筑相关者更少,加之散落世界各地,能一一过眼着实得看机缘,如大海捞针、沙中淘金,搜集实属不易”,然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寻得宋人建筑相关画作140余幅。其中,宋代界画名家郭忠恕、张择端、王希孟、赵伯驹、马和之、刘松年、李嵩、马远、马麟、夏圭等均有多幅画作。

郭忠恕以长界画楼台闻名于世,《图画闻见志》载其“画屋木者,折算无亏,笔画均壮,深远透空,一去百斜”。其界画楼阁,《明皇避暑宫图》《雪霁江行图》均工而不板,繁而不乱,清俊秀逸。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张择端的长卷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稀世之宝,绘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汴河及其两岸风光,图中城郭、市肆、桥梁、街道热闹非凡,草树、马牛、驴驼、居者、行者、舟车曲尽其态,全景式构图,笔法精细。

张择端《金明池争标图》

《金明池争标图》绘端午节皇帝带领近臣到金明池观水战、赛龙舟的热闹场面。由画面下部“池门”入园,以界画手法细致描绘了“临水殿”“宝津楼”、“棂星门”“仙桥”“五殿”“奥屋”等主要建筑物,栩栩如生地刻画了金明池这一皇家水上园林。傅先生解读道:“宫苑小品画的开山之作,张择瑞《金明池争标图》可谓当之无愧。北宋传世绘画中表现宫苑景物的作品屈指可数,此图小幅而精妍工致,真实再现了御苑金明池的建筑与人物活动,不仅开南宋宫苑小景画之源流,也奠定此类作品的基本风格,使无一地面遗存的两宋宫苑建筑研究有了真实可信的形象史料。”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书中所收名家名作,还有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于青绿山水之间,设置有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草庵茅舍,水磨长桥,错落有致,有条不紊,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李嵩《汉宫乞巧图》

李嵩《骷髅幻戏图》《朝回环佩图》《高阁焚香图》《汉宫乞巧图》《水殿招凉图》《夜潮图》,马远《雕台望云图》《华灯侍宴图》《宋帝命题山水册》《踏歌图》《台榭侍读图》《松风楼观图》《雪中水阁图》《雪景四段图》《雪中归棹图》《秉烛夜游图》《茅亭纳凉图》《柳岸远山图》,马麟《深堂琴趣图》《楼台夜月图》《松阁游艇图》《荷香清夏图》,刘松年《文会图》《撵茶图》《冬景图》《夏景图》《四景山水图》《秋山行旅图》,夏圭《溪山清远图》《雪堂客话图》《梧竹溪堂图》《观瀑图》《西湖柳艇图》《山阴萧寺图》《钱塘秋潮图》,赵伯驹《水阁凭栏图》《汉宫图》《宫苑图》《江山秋色图》,马和之《孝经组画》《早秋夜泊图》《女孝经图》组画等,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宋代建筑之精致细节。元代的王振鹏、孙君泽等,因画作所涉建筑题材为宋代,也一并入列。

《大宋楼台》内页

《大宋楼台》书中插图共600余幅,除高清还原宋画建筑细部外,还有傅先生亲手绘制的大量线图和还原画作,可谓洋洋大观,丰富多彩。不仅是一部另眼看宋画的专集,也是一部宋人界画的精品别集。

贰 /

以画入史,可品读可鉴赏

高清呈现

绘就一幅宋代建筑的形象历史长卷

《大宋楼台》是一本很美的书,一卷在手,不仅可品鉴宋代绘画之美,更可领略宋代建筑之美。全书308面,共收入140余幅宋人界画、600余幅精美插图,编排错落有致,读来赏心悦目。这些名家名作,既为本书增加了艺术观赏性,又大大增加了图像资料的可信性。

《大宋楼台》内页

《大宋楼台》以画说史,系统梳理了两宋界画所反映的宋代建筑外观特色,析其作品,道其影响,论其流变,详其蕴蓄,形象生动,并以之绘就了一幅趣味横生、活灵活现、形象生动的宋代立体生活图卷,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

《大宋楼台》内页

其一,以画入史,以图说史。与一般的建筑通史著作不同,著者傅伯星先生的《大宋楼台》以有宋一代作为研究范畴,摒弃了专业的建筑技术细节讨论,而对这三百余年间建筑的外观样式的流变作了细致入微的“图说”,使许多通史中或语焉不详或实物无从得见的细节逼真呈现。如南宋首创了大红宫墙;宋代的窗完成了古代直棂窗向近代槅扇窗的转变,发明了移门和蝴蝶门;宋建筑物的栏杆望柱柱头只在转折处高出寻杖之上,其余不论栏杆多长,寻杖以上皆无柱头,明、清则正相反,逢柱必出头;唐宋垂带栏杆直接落地,没有“抱鼓”装置,明、清垂带栏杆落地处必装“抱鼓”;唐宋民居围墙多用竹、苇、柴编成,或涂泥刷白,上覆黑瓦,即称“粉墙黛瓦”,至明初犹然。官署贵邸及重大建筑物才用夯土墙,皆下宽上窄,最怕雨水渗塌,所以南宋围墙顶做不出逐层收缩的线条,也做不成封火墙。只有到明代中期砖的生产量剧增,砖墙遍及城乡,墙线才变得丰富多样,才产生了向上递升的封火墙(俗称马头墙);宋代宫苑、官署、豪宅的大门设置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但未见一处门前画有石狮子,宋人笔记、诗文中也未见有此记载,故可以肯定宋代是没有这种设施的。这些建筑细节的解读与发现,读者得以深入了解宋代社会生活,给研究者予启发。

梁楷《黄庭经神像图》中出现了槅扇窗

其二,图文并茂,别现精微。《大宋楼台》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形象地展示两宋建筑细节的方方面面。大到宫城、园林、市肆、寺观、城乡住宅,小到门、窗、桥、桌、凳、花托,许多建筑史书中无法企及的种种细节,在傅先生的叙述中得以一一现身,作多视角的展示,如:唐和北宋屋顶檐角平直,稍稍上翘,南宋越往后,檐角翘得越高,渐成“飞檐”;北宋和南宋、辽和金画中琉璃瓦顶渐有所见,但据杭州考古反映,即便南宋皇城遗址内也未发现有使用琉璃瓦的痕迹;唐代檐下两个斗拱中间置一个人字拱,宋以后即无人字拱;宋、元的斗拱大而疏,明、清的斗拱小而密,装饰功能大于承重。由此涉及礼制、朝仪、民俗、百业、娱乐、宗教、地域差异乃至社会生活的种种侧面,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宋代建筑文化的内容。通过丰富多彩的形象图例和鞭辟入里的简要说明,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建筑,而是整个宋代的社会生活。

佚名 《江山殿阁图》

其三,撷取宋画,艺术性强。傅先生既是画家又是史家,熟知宋代名画,《大宋楼台》收入140余种宋代界画精品,是傅先生以数十年之坚持和一以贯之的努力,搜遍宋画和与宋接壤的部分元画所得。书中600余幅插图除用宋画外,还有傅先生亲手绘制的大量线图,不仅保证了资料的可信性,也大大提高了插图的观赏性。

李嵩《汉宫乞巧图》

其四,尊重历史,深入考辨。傅伯星先生力图通过宋画中可视的建筑形象,复原宋代建筑的历史变革。他将写作此书的过程比作深山挖宝,自豪于“把宋代特别是南宋建筑的来龙去脉理出了一个明显的轨迹。其中又以‘去脉’的梳理,自以为堪称第一次发现。顺带着发现了众多托名赵伯驹的界画伪作,其中不乏绘画技法可称道者,选其中略可观者入书,想来对于今人鉴别宋界画之真伪或有所稗益”。

叁 /

画家傅伯星先生全新力作

《大宋衣冠——图说宋人服饰》姊妹篇

《大宋楼台》的著者画家傅伯星先生已过杖朝之年,戏称自己是一个忠实的“宋粉”。他曾是浙江日报社资深美编,长期从事插图、连环画、历史人物画与界画创作,《南宋风云录》等作品风靡至今。80年代以来,兼事写作,喜研宋史,出版有《宋画中的南宋建筑》《图说南宋杭州地名故事》等多部宋代文化的普及之作。

201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傅先生的著作《大宋衣冠——图说宋人服饰》,该著以宋画、雕塑、壁画等,专研宋人服饰,包括宋代帝后、官员、文人、武士、庶民、僧道、女子、小儿各式人等的冬夏之服、出行与居家之服、礼服、制服与便服、工作服、传统与新创之服,更有相关的发式、帽、鞋、带乃至带扣等细节,梳理了宋人服饰风格自隋唐的开放、张扬、浓艳、浪漫,一变为内敛、含蓄、简约、朴实的形象历史。

《大宋衣冠》书影

《大宋衣冠》所见头饰

《大宋衣冠》所见褙子

作为该著的姊妹篇,《大宋楼台》通过解析宋人界画,专研宋代建筑的外观流变和细节演化。全书凡十一章:《释名》是对古代建筑中常见专业名词释义、图解;《城垣》通过城门等级、城墙结构、皇城之门、王城大门、大红宫墙等分析宋代城垣的建筑特色。《宫苑》通过宫廷画家和民间画工笔下的宫苑画作,揭示两宋宫苑的形制特色。

《大宋楼台》书影

《市肆》以《清明上河图》《西湖清趣图》等见出两宋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城乡住宅》分屋顶级别、大门、断砌造、乌头门、衡门、栅栏门、窗、寻杖栏杆、绞角造栏杆、垂带栏杆、高台基、宅院、村舍山居等细节,探索宋代城乡住宅的变化和特色。

赵士雷《荷亭清夏图》

《园林建筑》解析园林建筑之亭台楼阁、牌坊、坊门之细部特征;《寺观》以宋人寺庙、宫观、塔之建筑形制,一览宋人方外雅趣;《桥》以各种形制的桥,展现宋人在桥梁建造史上的成就;《建筑小品》主要聚焦于园林中的小型装饰建筑,以见宋人建筑之匠心独运。

《大宋楼台》书影

《装修与陈设》涉及施工、室内陈设、建筑纹样、家用器具等,于细微处见宋人建筑之精细;《结语》是作者读画过程中,对宋人建筑特色及细节变化的感悟;附录两篇,《重睹芳华——南宋西湖真貌探寻记》《与时俱进的南宋建筑——从<西湖清趣图>看南宋后期的建筑》是作者据《西湖清趣图》,寻找并尽力复原南宋最大的园林建筑——西湖,探索南宋后期建筑演变特色的最大收获,多有新见。

王振鹏《唐僧取经图》册页局部

《大宋楼台》内容宏富,资料丰赡,值得一提的是,大量近年来国内外新发现的与两宋建筑有关的画作均收入书中,如日本私人收藏的《唐僧取经图》、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收藏的《西湖清趣图》等,大大提高了可读性和史料参考价值。

《西湖清趣图》局部

肆 /

裸脊锁线,精心设计,全彩精印

每一个设计细节

只为带给你更完美的阅读体验

《大宋楼台》既是内涵之作,也是一部精心之作。

佚名《闸口盘车图》局部

封面上半部主体采用了宋佚名之《闸口盘车图》河边酒肆的欢门局部,体现宋代都市熙熙攘攘的繁华与热闹,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建筑创新,及大宋民间活活泼泼的烟火气息。左边以文案介绍全书内容,颇类书画题款。书名“大宋楼台”四字则采用老宋繁体,烫黑精印,以彰宋风。

马麟《秉烛夜游图》

封面下半部采用了马麟《秉烛夜游图》中亭的线图,周围环有含苞花树。由著者傅伯星先生一笔一笔勾勒出来。全图与内容介绍文案,均采用电雕烫白工艺,亭台帷幔,勾勒细致,抚之有凹凸感,立体感十足。

《大宋楼台》书影

内封设计与一般图书复制封面的做法不同,采用了不一样的别致设计,同样以马麟《秉烛夜游图》中亭的线描图为主体,分为四个局部,紧贴切口。线图与书名颜色呼应,整体简洁雅致。

用纸方面也精挑细选,别致考究。为与封面主色调呼应,环衬采用了带有透光度特殊纹理的黄色艺术纸,含蓄雅致。正文采用100克东方书纸,全彩四色精印,光滑细腻的独特材质,可更逼真地还原宋画的细致纹理。

全书裸脊锁线,所用之线契合设计专门定制。整体设计既有书画之典雅古韵,又不失时尚清新。放在案牍上,展开内页,可一边赏画,一边品读,古色古香,赏心悦目。每一个设计细节,都含蓄精致,带给你更完美的阅读体验。

焚一炷香,泡一壶茶,沉浸于宋画的极致美学,开始欣赏大宋楼台的独特魅力吧!

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观号作者:书香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