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日”,你了解上海有哪些非遗项目吗?

六月第二个周六

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

是今年非遗活动主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中华民族生命记忆

也是活态的文化基因

保护和传承非遗

是中华文脉的薪火延续

更彰显新时代文化自信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片

上海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迄今有55个非遗代表性项目

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现有六批市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共251项

我们选登部分上海国家级非遗项目

一起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上海剪纸

上海剪纸将北方剪纸的粗犷豪放和南方剪纸的细腻流畅融为一体,且善于汲取中西方艺术门类中的养分,逐渐形成精致、独特的海派风格。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海派剪纸大师王子淦作品《奔马》

海派剪纸大师王子淦剪纸作品《团花 鱼欢》

海派剪纸大师林曦明剪纸作品《农家乐》

黄杨木雕

海派黄杨木雕将西方写实雕塑技巧同中国传统雕刻技法结合起来,讲究寓意表现,体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文化韵味。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海派黄杨木雕的创始人徐宝庆作品草编制

草编(徐行草编)

古镇徐行是江南著名的草编之乡,徐行草编制品有拖鞋、拎包、果盆等二十大类上千个品种,色彩丰富,样式美观,使用轻巧方便。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徐行草编传承人王勤作品

上海鲁庵印泥

鲁庵印泥的创始人是张鲁庵,是印泥中的上品,具有“印色鲜艳雅丽、质薄匀净,细腻而粘稠度高,热天不烂,寒天不硬,永不褪色”的特点。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上海鲁庵印泥

顾绣

“顾绣”又称“露香园顾绣”,汉族传统刺绣工艺之一,是以名画为蓝本的“画绣”,为民间绣艺与文人画结合的产物。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顾绣传承人戴明教作品

上海面人赵

面人也称面塑,是一种制作简单但是艺术性很强的民间工艺品,被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戏”。上海面人赵的作品形象富于质感,体现出鲜明的海派文化特色。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面人赵传承人赵艳林作品《读西厢》

面人赵传承人陈凯峰作品《杨家将》

端午节(罗店划龙船习俗)

宝山罗店地区的划龙船源于端阳龙船竞渡的民族习俗,以表演为主,始于明、盛于清,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元宵节(豫园灯会)

豫园灯会巧妙利用九曲桥的九曲长龙形状和特有水面条件,以湖心亭与东方明珠遥相呼应为背景,创作了许多形象生动的大型主题灯彩来演绎中华传统文化和灯彩文化。2011年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庙会(上海龙华庙会)

龙华庙会是华东地区著名的传统庙会之一。龙华寺相传为弥勒菩萨的道场,因此,每逢弥勒菩萨的化身——布袋和尚的涅槃日,龙华寺都会举行隆重的纪念法会。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从“触网”到“入网”

从“输血”到“造血”

“非遗”源自生活、发端民间

传承不辍,历久弥新

在“互联网+”环境下

人们看到传统文化强大的可塑性

也打开了非遗活态传承的良好局面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上海推出了诸多“云上”活动

以“文化上海云”和“抖音”

为线上主平台

百余名国家级、市级非遗传承人

以短视频互动的形式

展示非遗技艺,讲述非遗故事,普及非遗知识

点击图片可以放大

放眼全国

文化和旅游部首开的

全线上推广活动“云游非遗”

同样好看、好听、好玩

重点推荐一下“云游非遗·影像展”

联合腾讯视频、爱奇艺

优酷、抖音、快手、哔哩哔哩、酷狗

新浪微博等8大网络平台

多位非遗传承人、网络达人、青年偶像

录制非遗知识普及系列短视频

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

“面人”“脸谱”“酿酒”“炒茶”

“孔雀舞”“古琴”等百姓身边的非遗

和大家一起发现自己生活里的非遗

成为精彩非遗的守护人

这个非遗日

带一颗热爱传统文化的心

来一次与“非遗”的亲密接触吧!

综合自中国非遗网、上海非遗网、中国文艺网等

上观号作者:上海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