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了138幢优秀历史保护建筑的前世今生!这本书你读过吗?

复兴中路1331号的黑石公寓,成了网红打卡地。如今面貌焕然一新的黑石公寓,其实已经96岁高龄。在日前荣获上海市第十五届“银鸽奖”图书出版一等奖《梧桐深处,建筑可阅读》一书中,作为徐汇区138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之一的黑石公寓,也占据一席之地。

在书中

黑石公寓被誉为“自成一派”

其中有什么讲究呢?

快随住建君

一起来看吧

96岁的黑石公寓新生

对于老建筑爱好者而言,黑石公寓的历史更值得品读。从公寓底楼“幸福集荟”书店内展示的黑石公寓初建成时的照片看,1924年时复兴中路两旁的梧桐树刚刚种下,枝叶稀疏,树干直径只有旁边路灯杆的一半粗。相比今日复兴中路梧桐树的亭亭如盖,时光的力量可见一斑。

初建成时的黑石公寓

今天的黑石公寓前,梧桐树已亭亭如盖

至于黑石公寓的自成一派,主要是指其建筑风格上的莫衷一是。徐汇区138幢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中,汇集了英式乡村、法式、西班牙式、新古典主义、巴洛克等多种风格。

惟独黑石公寓,却没人能确切地用一种建筑风格来定义她:其南北立面中间顶部都有弓形山墙,上有垂花雕饰,有点巴洛克艺术的意思;主立面三段式划分,左右对称,属于新古典主义的构图法则;沿街中间底层凸出有大门廊,以科林斯式双柱支撑,这在法式建筑上多见……

显然,当时上海的商业已经相当发达,学院派难叫座,建筑上纯粹的某一历史风格并非一成不变,黑石公寓就成了这样一种“甲方喜欢什么,设计师就会多画些什么”的例证之一,被认为蕴涵了一种圆融的智慧,但也在外观上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和谐。

黑石公寓底楼书店陈设

作为当时上海的高档住宅,黑石公寓深受民国政要和富商巨贾的青睐。1935年,北洋时期的国务院总理熊希龄,在66岁高龄再婚迎娶33岁的复旦大学教授毛彦文时,婚房就设在黑石公寓的3楼36号房。当时,36号房内设会客室、两间卧室等,月租约210元。1945年,联合国救济总署曾在此办公,插美国旗,于是黑石公寓又有花旗公寓的别称。

今天的黑石公寓,已经从最初的五层砖石结构,增高成了六层楼。一楼是书店,二楼以上仍有不少住家,其中就有一些居民是音乐人。一楼书店内,以当年的马赛克瓷砖颜色样式定制修复的走廊,是公寓里最热门的打卡点之一;在空间舒适的书店视听室戴上耳机聆听一番原版黑胶唱片,也能令人的心灵瞬间安静下来。

网红打卡点之马赛克瓷砖走廊

一本会“自动更新”的书

在《梧桐深处,建筑可阅读》一书中,包括黑石公寓在内的徐汇区138幢优秀历史保护建筑的前世今生,都被详细地记录了下来。

黑石m+园区

翻开600多页厚的《梧桐深处,建筑可阅读》,精美的海量图片是这本书当仁不让的“颜值担当”。据了解,为精心打磨书中内容和细节,从2018年年初到2019年上半年,该书编辑团队曾九易其稿。

比如,对于全书所涉及的138处徐汇区优秀历史建筑,拍摄团队进行了全方位“地毯式”拍摄,前后拍摄了上万张高清照片。最后挑选进入定稿的照片,只有1000多张,仅用了采集素材的1/10左右,可谓优中选优。

600多页的《梧桐深处,建筑可阅读》

贯穿2018年的整个夏天的拍摄过程,也艰苦异常。起初是要抢在树叶完全茂盛之前拍摄建筑全貌,而后还要进入每栋房子拍摄大量建筑细节。有时,为了表现出建筑在晨昏不同光线中的最佳风貌,必须从清晨守候到黄昏。

除了建筑的全貌,还需要从建筑语言的角度拍摄更多细节,一些楼梯、雕花、窗框、门框,还有各式各样的壁炉通常容易被忽略,但历史和文化的真相就在这些细节当中,所以必须尽可能详细地把这些细节拍下来。

建筑内部细节(翻拍)

比如拍汾阳路79号的工艺美术博物馆,摄影师和大多数游客一样,特别喜欢标志性的大楼梯,但同在现场的书籍编辑团队就特别提示摄影师,必须把电灯开关和门把手都拍下来,这些建筑细部不止是漂亮,更显示出建筑保护的高超水平。

此外,借由此次拍摄工作,很多平时难以进入的建筑,也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比如衡山路53号国际礼拜堂,平时并不会把所有建筑细节展示给普通游客,通过这次的拍摄,终于采集到了细节。

衡山路53号国际礼拜堂的窗,细节之美(翻拍)

难能可贵的是,对于那些无法一一现场探访的人们而言,《梧桐深处,建筑可阅读》这本书中收录的每座建筑都有对应的二维码,扫一扫感兴趣建筑的二维码,就可以获知其基本信息。

不仅有文字版,还有中英文的语音版可以播放。今年6月,这些优秀历史建筑的vr视频、中英文解说的3.0版本将进一步更新到建筑可阅读素材中。书中每个二维码对应的建筑信息,也将同步更新。这也意味着,这将是一本会“自动更新”的书,随着时间推移,不断为读者带去新的惊喜。

建国西路602号法式花园住宅内部细节(翻拍)

“走进这里,不会写诗的人想写诗,不会画画的人想画画,不会唱歌的人想唱歌,感觉美妙极了。”这是1933年,仅在上海停留了8小时的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对武康路生发出的赞美。这样的赞美,也同样适用于《梧桐深处,建筑可阅读》中收录的优秀历史建筑。

上观号作者:上海住房城乡建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