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日记|队长柴丽莉:严谨更严谨,对战士们负责,给家属们交代

援鄂日记

1月28日晚,上海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在陈尔真领队的带领下抵达武汉。几乎没有休整时间,第二天,就开始进入医用防护用品的学习培训状态,为确保医务人员“零感染”、安全进驻武汉三院做好前期准备。

培训工作由院感科负责,根据排班采取轮训制,共四天、八场。对于一些特殊队员,我们提供上门培训指导,每位队员至少20分钟。医疗队中,部分队员对防护用品穿脱流程不熟悉,我们在院感群内发放了流程图并转发至各条线。

经过理论学习后,在宾馆二楼大会议室进行模拟操作训练。先由院感科老师演示防护用品现场穿脱,再让队友模拟操作,边操作边指导,后现场总结分析反馈。我们反复强调:首先,要确保口罩密闭,戴帽子时双手不能触及面部;其次,脱卸防护用品时不能触及污染面,动作轻、幅度小,避免污染物飞溅而导致被迫污染或感染;最后,穿脱时要互帮互助,相互检查防护着装有没有问题。

同时我们重点强调,对于传染性疾病的诊治工作,自身防护的严谨性远比诊治疾病更为重要,因为一旦防护不到位,牵涉到疫情的蔓延,后果将不堪设想。

经过轮训后,发现了个性问题和共性问题。个性问题个别交流,共性问题反复强调。经过全覆盖的培训,我们院感组总算松了口气,可以比较放心地让队员们奔赴“战场”,跟疫情斗争,与死神赛跑。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院感组根据排班情况,分别安排院感组成员在武汉三院七楼(清洁区)及九楼(污染区)监督队员防护用品穿脱流程的准确性,确保他们的自身安全。由于队员们在“里三层、外三层”的全副武装下工作4至6小时,另加不吃、不喝、不上洗手间的“三不”原则,体力、精力大量消耗,且护目镜上“一团雾气”,视野的局限性导致脱卸防护用品极为困难。因此,我们院感组在污染区除了指导防护用品的脱卸外,还协助队员们完成脱卸。

院感科工作的风险和强度不小,其重要性也不容小觑,这可不是个轻松的活,往往一站就是一天。同样是全副武装,我们也有口罩勒痕迹,同样有汗水、夹杂泪水,但我们选择默默付出,因为这是一种责任与担当,这更是一种使命。这是我们要给上海第二批援鄂同志家属的一种交代与承诺,也相信我们会给全体家属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生活如雨,有伞便好!不管是自己撑起,还是别人给予,记得,没有伞不要怕,若别人给予,当然心怀感激,一路同行;若无人给予,不妨自己造一把,撑自己的伞,美好的一天从风雨无阻开始!

与上海第二批援鄂同志共勉!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作者:松江区援鄂医疗队队长 柴丽莉

编辑:王姝姝

上观号作者:上海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