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线教育·十问教师 ①| 疫情期间,最让你感动的学生故事

转载请注明上海市教委政务微信“教师博雅”

春暖花开,等你归来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班主任   何雪薇我们一(6)班有位陈筱菓小朋友,她的妈妈身为奉贤区中医医院急诊科主管护师,顾不得除夕团圆,主动走上了抗击疫情的前线。妇女节前夕,陈筱菓认真录制了给远方的妈妈的祝福。“你是最了不起的妈妈!”“我会好好上网课的,也会在家里帮爸爸奶奶做家务的!”这是懂事的孩子对离家一个多月的母亲浓浓的思念与爱,也让在前线的妈妈能够放心工作,没有顾虑。陈筱菓妈妈抗击病毒的精神也感染了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一(6)班的孩子们自发送上各自的祝福。一声声美好的心愿,一句句质朴童真的话语,一幅幅稚嫩的画报,拼凑成孩子们最真诚的爱与祝福。孩子们的祝福令在前线的陈筱菓妈妈感动,这是她收到的最好的礼物。感谢无数如同陈筱菓妈妈一样的医务工作者,为我们负重前行。春暖花开,等着你们平安归来!

房间门上的班级铭牌江苏路第五小学副校长   李碧云居家学习无论对孩子们还是老师们而言都是初体验。尤其是我们的孩子,似乎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能切身体会到能读书的幸福,他们想念自己的学校、老师和同学,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他们对老师和同学的想念。我所在的江苏路第五小学的三(7)班的一个孩子,在家里制作了三(7)中队的简易铭牌,很有仪式感地将其贴在家里的大门上,并把照片分享到班级讨论区,引起了很多小伙伴的共鸣。孩子妈妈告诉老师,孩子说看着这个铭牌就好像看到了学校、老师和同学,好像自己真的去学校上课了。质朴而童趣的表达让家长和老师们感动不已。

江苏路第五小学的孩子自制了三(七)班班牌贴在房门上,表达学校、老师、同学想念之情

从俄罗斯运回防疫物资的一家人上海市徐汇区建襄小学大队辅导员   秦益丽2月3日,王鑫垚一家在俄罗斯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准备回国时,发现堆积如山的箱子在那特别显眼。询问后才知是俄罗斯爱国同胞捐赠的大批防疫物资,亟待运回国。志愿者几天来一直蹲守机场,询问回国人员,能否帮助运回防疫物资。孩子见状,忙说:“妈妈,我们的箱子多,帮着带回去吧,多带一点。”于是家长和孩子一起绑好防疫物资,运回上海机场,并联络机场志愿者,安全地将防疫物资送达指定位置。邮件中还附了一张相片。看毕,我忙联系孩子,问他当时的想法。他羞怯地说:“其实也没什么。妈妈说,我们不是医护人员,帮不上什么大忙,普通人,只能做点普通事。”

王鑫垚同学一家帮忙从俄罗斯机场将防疫物资带回国内

不同寻常的升旗仪式上海市宝山实验学校语文教师   贺  凌3月2号,我们开始上网课啦。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当熟悉的国歌声从电视里传来,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镜头里冉冉升起时,我们的孩子们笔直挺立地站立在画面前,面对国旗高举右手,庄严地行队礼。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升旗仪式,这是一场刻骨铭心的记忆。在每一张稚嫩而庄严的面容里,我看到的是孩子们内心面对磨难的勇敢和坚强,是他们童稚的心间那一颗火热炽烈的赤子之心!所有的磨难终将成为过往,所有的泪水终将幻化成我们前进的力量,与天下有为少年同行,与天下有志少年同心,将是我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的毕生职责。

当国歌响起,五星红旗升起,宝山实验学校的颜瑞怡庄严敬礼

社会是最好的课堂上海市实验学校校长   徐  红我校初三学生王佳希每天关注疫情发展,她想,自己还是中学生,不能去抗疫一线,但是不是也能为抗击疫情做点什么。她偶然听说,家人可以联系到江苏省吴江市的一家防护服生产厂家,一个想法很快在其脑中闪现。2月11日晚上8点,王佳希在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提到了自己脑海中的“压岁钱计划”,并在评论栏里这样写道:“在这个被新型冠状病毒充斥的寒假,我们每天都在被逆行的白衣天使们感动着。我想号召大家捐出压岁钱,给他们送去温暖。”这条信息一经推送,很快得到亲朋好友的关注。同在我校读高三的表哥马远翔当即表示愿鼎力相助;他们给“压岁钱计划”取名“心星点灯”,寓意用心中的爱让自己成为一盏小小的灯,照亮他人。2月13日一早,“压岁钱计划”升级为“心星点灯压岁钱防疫”公益项目,在腾讯公益平台上线。2月14日这一天,公益项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爱心伙伴,项目的影响力还辐射到了外省市,当晚8时许,共募集善款45万元,可用于购买防护服3000套。社会是最好的课堂。上实学生在疫情期间自己给自己上了一堂贴近现实的“立德树人”的政治大课,也许对他们终身受益。

让一线抗疫的妈妈放心上海市青浦区东方中学党支部副书记、高级教师   杨莲君今年的春节,对于我校七年级5班的邢思贤同学来说有些特别——她的母亲、一位党员护士,在大年夜主动报名驰援武汉抗击新冠病毒。邢思贤从最初的不解和害怕,到几天后看到许多像妈妈一样的医护人员奋战一线,“我好像突然明白了,妈妈他们正在做一件伟大的事情”。可爱的小姑娘似乎一夜长大,责任感战胜了恐惧和脆弱。她开始关心疫情进展情况,一口气写下了小作文《我的天使妈妈,我爱您》;她制作了新春贺卡发给妈妈:“我会照顾好自己,也会协助爸爸照顾好妹妹。”她代替妈妈给外公外婆打电话,和家人一起做妈妈坚强的后盾;妹妹吵着要妈妈、要出去的时候,她会哄妹妹玩,带着妹妹一起做做课间操;以前练钢琴被妈妈催着还要偷懒,现在她反而更自觉了;她还学会了整理自己的房间。而这一切的发生,源于邢思贤想用自己幼小的肩膀为一线抗疫的妈妈分担一些压力。

我的护士妈妈,我是你的后盾同济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班主任   魏  敏君豪同学的母亲是安亭医院发热门诊的一名护士,由于复杂的工作环境和疫情状况,她不得不每日更加忙碌地工作,君豪说:“平时爱唠叨的妈妈,现在回到家经常累得一言不发,做完家务后就睡了。”为了让妈妈有更多的时间休息,他利用课余时间分担家务事,慢慢地,妈妈回家后会发现米已经淘好放在灶台上,水果已经洗好放在茶几上,饭后君豪总是默默站起身收拾起碗筷,这个平时看起来大大咧咧的小男孩,在自己的母亲面前,在这次的疫情面前表现得异常坚韧与成熟。3月8日的妇女节,君豪给母亲写了一封信,他在信的结尾写到:“祝妈妈节日快乐,身体健康,我的文字生硬,但我和您的母子之情,更硬不可分,您是大家的后盾,我是你的后盾!”

从学生成长为抗疫“逆行者”上海杉达学院教授、上海市三八红旗手   游昀之最让我感动的是我们学校的毕业生,已经在医院从事医护工作的傅佳顺、朱升琦主动请缨,作为上海首批赴鄂医疗队的成员。在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冲锋在前、驰援疫区。还有很多学生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抗疫志愿者,在不同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我为他们感动,为他们骄傲,他们也让我们感到自己作为民办教育者的价值!

不知你是谁,但知你为了谁万里城实验学校校长   王春花三年级一班的朱思宇同学从妈妈那里得知,奋战在疫情一线的民警严重缺乏专业防护设备,一个口罩要重复使用7天,朱思宇被深深震撼了。小思宇拿出自己平时因为家务劳动得到的奖励和过年刚收到的压岁钱,几经筹措,购买了30个口罩和2台蒸汽灭菌拖地器,捐赠给了闵行区派出所的民警。小思宇认真地对着民警说,“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是我知道你为了谁”,湿润了在场人的眼眶……

校园里的“理发师”上海市松江区第一中学校长、特级校长   潘建荣一天早晨,我对着镜子端详自己发现有些不对劲时,才突然觉察到这一个多月的校园防控工作存在一个重大瑕疵——最严格的封闭式管理下,新疆班同学们的理发问题没有安排好!

带着一份自责,我匆匆洗漱完毕赶到学校。彼时,同学们已经开始例行的自修。透过教室的玻璃窗仔细观察,我惊讶地发现男生们的头发似乎都很整洁自然。一转眼情况就摸上来了:是高三的图尔贡帮他们剪的!我让部主任找来图尔贡问他:“听说你做了好事,帮很多同学剪了头发?”听到这个评价,他又腼腆地笑笑:“嗯,他们头发实在太长了,挡眼睛了。”“你原来就会剪头发吗?”“嗯,一个亲戚在新疆开理发店,暑假时我会去帮忙,在学点技术的同时也好挣点生活费。”我有点担心地问:“一次要花多少时间啊?你都高三了,不怕耽误学习吗?”“大概15分钟一个人吧。我都让他们休息的时间来找我。现在这个情况,大家出不去,找到我,我能拒绝吗?”继续聊下去,我又得知还有2个男生也会剪头发,他的头发就是另一个同学帮忙剪的。在拉丁语中,学校就是“闲暇”的意思。疫情阻断了我们这些新疆同学们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但无法销蚀他们对生活的热情,这种特殊的闲暇时光也催生、发展了他们的友情、爱心和责任感。

新疆班的图尔贡化身理发师为同学“剪”忧

用创作反思生命上海市建平中学教师   刘玄佛建平中学朱是闻同学自己编词编曲给疫情写了两首歌收录在自己的《virus》专辑里。这两首歌,写的是病毒的传播,生命的逝去。朱是闻在网上查资料时看到一个前线医护人奋斗的视频,感动之余一口气写完了歌词。他上传音乐专辑后,音乐被许多师生转发。疫情是给学生真实的一节社会教育课。他能用自己的创作去回应,非常特别,也令我们感动。

在抗疫的日子里描绘春天普陀区朝春中心小学副校长   崔  雯五(9)班的学生王若然平时就喜爱绘画涂鸦。在疫情居家隔离的寒假中,她绘制出一些可爱的卡通人物,在朋友圈获得了同学、老师的喜爱和称赞。在大家的鼓励下,她把看到的新闻和心里话结合在一起,每天绘制抗疫漫画。班主任还推荐王若然在线上班会课中介绍自己的绘画作品。学校微信公众号同时转发了她的绘画。如今,王若然已经把这些绘画作品变成了战胜抗疫连环画。她把自己的爱心融于图画中,向更多人传递战胜疫情、热爱生活的希望和信心。

那束照进心里的暖阳上海市宝钢新世纪学校教师、宝山区十佳班主任   尉媛媛手机屏幕突然亮起,是君君妈妈发来了信息,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张落款为武汉市慈善总会的捐赠证书:亲爱的顾昊君,感谢您于2020年2月13日向武汉市慈善总会的新型冠状病毒防控专项基金捐款500元。君君,是那个每次离开教室时总是留在最后,主动关灯、关风扇的孩子,是那个每次大扫除时干完了自己分内的活儿后又到处找活儿干的孩子,是那个我们换教室、搬书时,一趟趟往返不知疲倦,一次次追着问我“老师,还有什么要拿的吗”的孩子。这一次,那个总是在班集体里默默付出的孩子,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用这样的方式和武汉、和中国站在了一起,虽然,他还只是个孩子!

在这个特别寒冷的冬日,这个孩子,就像一束暖阳,像之前的很多次一样,又一次地照亮了我,温暖了我……

本文原载于《上海教育》杂志2020年4a刊《十问教师——经历疫情他们的感动与分享》策划:计琳编辑:潘晨聪、徐倩、徐星、赵玉成、陈之腾微信编辑:赵旭华

上观号作者:教师博雅